八、课程结构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政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 历史, 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 专业 (技能 )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含校内外实训、岗位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标准》开设,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标准》开设,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3 |
哲学与人生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4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开设, 并 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5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开设,并注重在 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298 |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开设, 并注重在 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298 |
7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开设, 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298 |
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开设, 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72 |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开设,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44 |

|
公共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标准》开设,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11 |
历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开设,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72 |
12 |
心理健康教育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开设,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18 |
13 |
劳动实践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劳动实践课程标准》开设, 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90 |
(二)公共选修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
项目管理基础 |
项目管理能力是现代职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本课程将教授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流程、工具和方法,如项目规划、时间管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帮助学生理解项目从启动到收尾的全过程,提升他们的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
36 |
2 |
5S管理与洁净度控制 |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掌握5S管理与洁净度控制基本理论知识,熟知5S管理基本改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态度与职业素养,培养适应新时期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创造好的先决条件,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
36 |
3 |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 |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创意工作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课程内容可能包括创新思维方法(如设计思维)、创新思维工具、问题识别与定义、创意生成与评估等,这对于未来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36 |
4 |
工业4.0与智能制造案例分析 |
深入探讨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概念、技术架构、实施策略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成功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如何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如工业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这样的课程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他们对未来工业发展趋势的思考和兴趣。 |
36 |
(三)专业技能课
1.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机械制图 |
学习制图基础、投影理论、组合体视图、零件图与装配图绘制,掌握国家标准、绘图工具使用。 教师教学要求:确保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绘图与读图能力,强调空间想象与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
72 |
2 |
机械制图实训 |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制图基础、投影法应用、组合体视图绘制、零件图与装配图绘制等实践环节。教师教学要求:1. 指导学生掌握国家标准与绘图技巧;2. 强化学生绘图与识图能力训练;3.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创新思维及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4. 确保学生达到独立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能力水平。 |
90 |
3 |
钳工基础 |
涵盖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如划线、锯削、锉削、钻孔等,同时教授常用工具、量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 |
18 |
4 |
钳工实训 |
在《钳工基础》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各项操作技能,包括复杂零件的加工、装配与调试,以及设备使用与维护。 设计实际操作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严格监督学生操作过程,确保安全与质量。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72 |
5 |
CAD |
主要教学内容: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二维绘图、三维建模、图层管理等。学习图纸绘制规范,能够独立完成机械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 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确保学生熟练掌握CAD软件操作。引导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
144 |
6 |
电路分析基础 |
涵盖电路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及分析方法,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等,以及动态电路和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电路基本理论,理解并应用电路分析方法。 |
36 |
7 |
电路分析实训 |
《电路分析基础》的配套实验课程,包括电阻电路测试、一阶电路响应测试、受控源测试等实验项目,旨在验证电路理论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例题和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强调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注重学生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及时解答疑惑,提升实验效果。 |
36 |
8 |
模拟电子技术 |
涵盖半导体器件基础、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信号处理电路、反馈电路及直流稳压电源等内容,注重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及设计原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电路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
36 |
9 |
模拟电子技术实训 |
包括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电子电路测试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典型电路及综合应用的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掌握实验技能 |
36 |
10 |
工业机器人概论 |
工业机器人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史及中国机器人发展概况。机器人基本结构、坐标系统、运动学、动力学等基础知识。工业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军用机器人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使学生全面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和发展现状。培养学生运用自动化相关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
72 |
11 |
工业机器人实操 |
工业机器人系统组成、手动与自动操控方法。机器人编程基础、程序编写与调试技巧。典型工作任务操作、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实操技能。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操控技能。强调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有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90 |
12 |
数字电子技术 |
主要涵盖数制与码制、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产生与整形、D/A和A/D转换器等内容。课程强调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设计原理的教学,为后续电子技术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逻辑代数、门电路、时序电路等核心知识点。 |
36 |
13 |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 |
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基础,通过验证性、设计性和仿真性实验,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实验内容涵盖集成逻辑门电路测试、组合逻辑电路设计、触发器功能分析、时序电路设计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54 |
14 |
机器人三维建模(Solidworks) |
Solidworks软件基础操作、机器人零部件三维建模、装配体设计、运动仿真及工程图生成。教师教学要求:1. 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确保学生掌握Solidworks软件应用;2. 通过项目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建模与装配能力;3.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
90 |
2.专业(技能)方向课
(1)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控制方向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高级编程语言 |
编程语言基础语法与数据结构。编程思想与方法,如面向对象、结构化编程。要求学生掌握编程基础,为后续的机器人编程打下坚实基础。 |
72 |
2 |
PLC编程与应用 |
介绍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编程语言和实际应用,学习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掌握调试技巧与问题解决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项目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72 |
3 |
工业机器人离线与编程 |
通过仿真软件学习工业机器人的离线编程技术,包括路径规划、运动控制等。注重实践操作,确保学生能独立完成离线编程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
72 |
4 |
机器人控制系统集成 |
学习如何将工业机器人与各种控制系统集成在一起,实现复杂的工业自动化任务。掌握系统集成的设计、配置与调试方法。 |
72 |
(2)工业机器人维护与保养方向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维护 |
学习工业机器人的常见故障诊断方法、维护保养技巧及预防性维护策略。 |
72 |
2 |
电气控制技术 |
深入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
72 |
3 |
液压系统 |
学习液压和气动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及维修。 |
72 |
4 |
传感器技术 |
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选型方法及故障处理。 |
72 |
(3)工业机器人应用与调试方向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分析工业机器人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学习其调试方法和应用技巧。 |
72 |
2 |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
学习现场总线技术的原理、协议及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
72 |
3 |
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 |
学习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和校准方法,确保机器人能够正常运行。 |
72 |
4 |
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生产线 |
了解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概念和原理,学习其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中的作用。 |
72 |
(4)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与设计方向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与仿真(除已提到的Solidworks外) |
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工业机器人的三维建模和仿真分析。 |
72 |
2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设计 |
学习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包括布局、设备选型等。 |
72 |
3 |
自动化系统集成 |
了解自动化系统的集成方法和技术,能够将工业机器人与其他自动化设备集成在一起。 |
72 |
4 |
创新设计与项目实践 |
通过参与创新设计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72 |
专业选修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精益生产 |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掌握精益基本理论知识,熟知精益基本改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态度与职业素养,培养适应新时期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创造好的先决条件,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
72 |
2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单片机在嵌入式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实现机单片机指令系统与C语言、Keil,Protus、单片机硬件结构、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串行口、外部扩展、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开发实例。电对象初级和常规智能控制。教师应全面传授单片机理论知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 |
72 |
3 |
机器视觉应用技术 |
语言与听觉,包括机器人语言、听觉器官和人机接口技术、机器人视觉,即图像技术和计算机视觉。主要内容涵盖机器视觉概要、成像与图像检测、图像的几何性质、拓扑性质、区域与图像分割、图像处理、光照与颜色、立体视觉、运动场和光流等。 |
72 |
4 |
无人机技术应用 |
无人机原理、飞行控制、组装调试等基础知识。无人机航拍、数据处理、行业应用等核心技术。涵盖机械制图、电工电子、传感器检测等多领域知识。 |
72 |
5 |
桌面机器人技术应用 |
桌面机器人基础知识,包括结构、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编程与调试技能,使用高级编程语言进行离线编程。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如循迹、避障等任务实现。 |
72 |
岗位实习
岗位实习是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21]4号)的有关要求, 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 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 可根据实际需要, 通过校企合作, 实行工学交替、多学期、分阶段安排学生实习。(本校岗位实习各教研组可根据本专业情况灵活安排,可以分段实习)
序号 |
实习项 目名称 |
学分 |
学期 |
学时 |
周数 / 起止周 |
主要内容及 要求 |
实训场地及 要求 |
实习成果 |
1 |
岗位实习 |
|
5 |
600 |
20周 |
岗位实习前的综合能力实习 |
|
|
合 计 |
|
|
600 |
20周 |
|
|
|
十、教学时间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52周,期中教学时间为40周(其中机动1周,考试1周,正常教学18周),累计假期12周,周28学时,岗位实习按每周30学时安排,3年总学时数为3000-3300.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3,各专业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 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各专业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行业企业认知实习应安排在第一学年。课程设置中应设选修课, 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教学安排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期 |
|
|
|

|
2 |
3 |
4 |
5 |

|
公 共 基 础 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36 |

|
|
|
|
|
|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36 |
|

|
|
|
|
|
|
哲学与人生 |
36 |
|
|

|
|
|
|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36 |
|
|
|

|
|
|
|
语文 |
216 |

|

|

|

|
|

|
|
数学 |
216 |

|

|

|

|
|

|
|
英语 |
216 |

|

|

|

|
|

|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72 |

|

|
|
|
|
|
|
体育与健康 |
144 |

|

|

|

|
|

|
|
公共艺术 |
144 |

|
|
|
|
|
|
|
历史 |
36 |

|

|
|
|
|
|
|
心理健康教育 |
18 |

|
|
|
|
|
|
|
劳动实践 |
108 |

|

|

|

|
|

|
|
公共基础课小计 |
1314 |
|
|
|
|
|
|
公共选修课 |
项目管理基础 |
72 |
|
|

|

|
|
|
|
5S管理与洁净度控制 |
72 |
|
|
|

|

|
|
|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 |
72 |
|
|
|

|

|
|
|
工业4.0与智能制造案例分析 |
72 |
|
|
|

|

|
|
|
公共选修课小计 |
288 |
|
|
|
|
|
|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期 |
|
|
|

|
2 |
3 |
4 |
5 |

|
专 业 技 能 课 |
专业核心课 |
机械制图 |
72 |
√ |
√ |
|
|
|
|
|
|
机械制图实训 |
90 |
√ |
√ |
|
|
|
|
|
|
钳工基础 |
18 |
√ |
|
|
|
|
|
|
|
钳工实训 |
72 |
√ |
|
|
|
|
|
|
|
CAD |
144 |
|
|
√ |
√ |
|
|
|
|
电路分析基础 |
36 |
|
|
√ |
|
|
|
|
|
电路分析实训 |
36 |
|
|
√ |
|
|
|
|
|
模拟电子技术 |
36 |
|
|
|
√ |
|
|
|
|
模拟电子技术实训 |
36 |
|
|
|
√ |
|
|
|
|
工业机器人概论 |
72 |
|
|
|
√ |
√ |
|
|
|
工业机器人实操 |
90 |
|
|
|
√ |
√ |
|
|
|
数字电子技术 |
36 |
|
|
|
|
√ |
|
|
|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 |
54 |
|
|
|
|
√ |
|
|
|
机器人三维建模(Solidworks) |
90 |
|
|
|
|
|
√ |
|
|
专业核心课小计 |
882 |
|
|
|
|
|
|
|
专业技能方向(课程) |
编程与控制方向 |
高级编程语言 |
72 |
|
|
|
|
√ |
|
|
|
|
PLC编程与应用 |
72 |
|
|
|
|
|
√ |
|
|
|
工业机器人离线与编程 |
72 |
|
|
|
|
|
√ |
|
|
|
机器人控制系统集成 |
72 |
|
|
|
|
|
√ |
|
|
维护与保养方向 |
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与维护 |
72 |
|
|
|
|
√ |
|
|
|
|
电气控制技术 |
72 |
|
|
|
|
|
√ |
|
|
|
液压系统 |
72 |
|
|
|
|
|
√ |
|
|
|
传感器技术 |
72 |
|
|
|
|
|
√ |
|
|
应用与调试方向 |
工业机器人应用案例分析 |
72 |
|
|
|
|
√ |
|
|
|
|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
72 |
|
|
|
|
|
√ |
|
|
|
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 |
72 |
|
|
|
|
|
√ |
|
|
|
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生产线 |
72 |
|
|
|
|
|
√ |
|
|
系统集成与设计方向 |
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与仿真(除已提到的Solidworks外) |
72 |
|
|
|
|
√ |
|
|
|
|
工业机器人工作站设计 |
72 |
|
|
|
|
|
√ |
|
|
|
自动化系统集成 |
72 |
|
|
|
|
|
√ |
|
|
|
创新设计与项目实践 |
72 |
|
|
|
|
|
√ |
|
|
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小计(四选一) |
288 |
|
|
|
|
|
|
|
专业选修课 |
精益生产 |
72 |
|
√ |
|
|
|
|
|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72 |
|
|
√ |
|
|
|
|
|
机器视觉应用技术 |
72 |
|
|
|
√ |
|
|
|
|
无人机技术应用 |
72 |
|
|
|
|
√ |
|
|
|
桌面机器人技术应用 |
72 |
|
|
|
|
|
√ |
|
|
专业选修课小计 |
360 |
|
|
|
|
|
|
|
岗位实习 |
600 |
|
|
|
|
√ |
√ |
|
专业技能课小计 |
1314 |
|
|
|
|
|
|
合计 |
3228 |
|
|
|
|
|
|
说明
( 1 ) "
" 表示相应课程开设的学期。
十一、 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 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要求应当紧密贴合行业发展趋势与岗位实际需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其未来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专业技能课的教学需严格遵循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指导原则,紧密围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展开。课程设置应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掌握最前沿、最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通过项目式、任务式、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手段上,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实践机会,使其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
在教学模式上,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其成为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总之,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要求应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特色,注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目标,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应当是一个系统、高效且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旨在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要求如下:
教学管理应坚持科学规划、精细实施、严格监督、持续改进的原则。首先,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计划,确保教学活动与行业需求、学生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与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师职责与学生要求,确保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同时,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管理还应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通过数据分析与结果反馈,为教师提供改进建议,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促进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持续提升。
此外,教学管理还应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引入优质的教学资源与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同时,加强教学设施与设备的建设与维护,确保教学环境的舒适与安全,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与配合。通过科学规划、精细实施、严格监督与持续改进,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评价
形成全面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它包含考核与评价两部分。考核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考核和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对学生考核采用“四个相结合” 的基本原则,一是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考核相结合;二是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三是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四是学生自评和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作为单元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对学生考核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考试形式多样化
为了更好的考查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需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在传统的笔试(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的基础上,鼓励采用成果性考核(大作业、课程设计及论文等)、操作任务考核(实际操作等)、口试、计算机及网上考核、自我评定与小组评定考核(学生课程单元学习报告、小组协作与配合意识、团队贡献等)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特别提倡两种或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来全面考核与评价学生。
2.考核内容社会化
考核内容应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减少死记硬背内容,增加动手操作考核内容,注重考核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将社会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引入到相应课程的考核中,如《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等课程的考试按国家电工中、高级及技师的鉴定考核标准。
3.考核时间全程化
打破“一刀切”的期末考核时间模式,做到考核全程化。对教师考核是从对课程改革的主观意识、实施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核,以便及时发现教师在素质、能力方面的不足,以及教改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评价包含教师对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和学生对学生评价,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实训实习环境
校内实训室
序号 |
实训室名称 |
主要工具和设施设备 |
|
|
名称 |
数量(台/套) |
1 |
电气控制 1、2 实训室 |
电器控制实训装置 |
40 |
|
|
原电器控制柜 |
20 |
|
|
原故障柜 |
4 |
|
|
学生训练柜(电梯) |
2 |
|
|
变频调节器维修电工实训台 (THWD-1D) |
5 |
|
|
维修电工实训台及辅助器材 (THWD-1D) |
5 |
2 |
电气控制 3 实训室(故障演示与排除实训室) |
车床(CA6140)故障演示分析与排除 |
4 |
|
|
铣床(X52K) |
4 |
|
|
磨床(MQ8260AG) |
10 |
|
|
钻床(Z3040) |
10 |
3 |
电气传动 1 实训室 |
电机控制实验台2( ECSZ-1) |
1 |
|
|
电机及其电气技术实验装置(DDSZ-1B) |
2 |
|
|
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DJDK-1) |
5 |
|
|
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考核装置(亚龙 yl-158GA1) |
1 |
|
|
THJDDT-5 型电梯控制技术综合实训装置(二座四层群控电梯、仿真实物) |
1 |
4 |
电气传动 2 实训室 |
调速系统实训装置(DT-1) |
30 |
|
|
双踪示波器 |
30 |
5 |
PLC 实 训 室1、2 室 |
配投影仪 |
1 |
|
|
可编程控制综合实训台(WZD-2PLC)加电脑联网 |
78 |
6 |
计 算 机 仿 真1、2、3 室 |
电脑 |
243 |
|
|
相关教学软件 |
243 |
7 |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训 1、2 室 |
模电实验箱(DIAS-A5) |
110 |
|
|
配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等 |
110 |
|
|
投影仪 |
1 |
8 |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实训 1、2 室 |
数电实验箱(DIAS-D2B) |
110 |
|
|
配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等 |
110 |
|
|
投影仪 |
1 |
9 |
电路实验实训1、2 室 |
电路实验箱(KHDL-1A) |
90 |
|
|
配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等 |
90 |
|
|
投影仪 |
1 |
10 |
单片机与微机接口实训室 |
单片机实验箱(DAIS80958) |
80 |
11 |
PCB 制作实训室 |
高密度贴片台(AM-JP) |
2 |
|
|
表面贴装实训系统(SM-SMD- A) |
2 |
|
|
电路板雕刻机(AM-3030) |
2 |
|
|
裁板机(AM-CB340) |
2 |
|
|
静电制版机(AM-F) |
5 |
12 |
柔性自动化实训室 |
模块化柔性制造/自动化物流系统设备(BS-FMS-MK001B) |
1 |
|
|
自动化系设备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自动控制实训系统(YL-101-MS) |
1 |
13 |
电气控制综合实验实训室 |
电气控制综合实验实训装置(XK-PLC6) |
15 |
|
|
电脑 |
15 |
14 |
开放式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 |
开放式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平台(XK-DZSX3) |
15 |
|
|
电脑 |
30 |
15 |
智能与创新实训室 |
CA 教学机器人 |
40 |
|
|
ARM 机器人套件 |
40 |
|
|
连续旋转伺服舵机 |
30 |
|
|
智能传感器课程套件 |
10 |
|
|
锂电池电源套件 |
50 |
|
|
15 自由度机器狗 |
1 |
|
|
人形机器人套件 |
3 |
|
|
三维建模系统 |
1 |
|
|
KEYBOT 金属版教育机器人套件 |
3 |
16 |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 |
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THKKL-4) |
62 |
|
|
配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等 |
62 |
|
|
投影仪 |
1 |
17 |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
工业机器人多功能综合实训系统BNRT-MTS-120 |
6 |
|
|
工业机器人模拟训练机 VRT-3 |
2 |
|
|
编程用工作台BNRT-BCGZ |
6 |
|
|
教师演示台 |
1 |
18 |
“1+X”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
DLDS-3512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系统 |
10 |
校外实训基地
序号 |
实习实训基地名称 |
1 |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实训基地 |
2 |
日立家用电器芜湖实训基地 |
3 |
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实训基地 |
4 |
安徽鑫龙电器实训基地 |
5 |
南京大全电气实训基地 |
6 |
上海金纬机械制造实训基地 |
7 |
芜湖中达电子实训基地 |
8 |
宏景电子实训基地 |
9 |
南京同胜仪器科技实训基地 1 |
10 |
安徽后藤电子实训基地 |
11 |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实训基地 |
12 |
深圳市一博科技实训基地 |
13 |
芜湖华强通讯技术服务实训基地 |
14 |
芜湖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实训基地 |
15 |
芜湖顺成电子实训基地 |
16 |
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实训基地 |
17 |
安徽动力源科技实训基地 |
18 |
联合汽车电子实训基地 |
19 |
安徽三安光电实训基地 |
20 |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实训基地 |
21 |
芜湖飞科电器实训基地 |
22 |
奇瑞重工股份实训基地 |
23 |
斯凯孚密封系统(芜湖)实训基地 |
24 |
芜湖苏宁云商商贸实训基地 |
25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铸锻厂实训基地 |
26 |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实训基地 |
27 |
迅达(中国)电梯实训基地 |
28 |
芜湖美的厨房电器制造实训基地 |
29 |
芜湖三花自控元器件实训基地 |
30 |
新亚特电缆股份实训基地 |
31 |
安徽康蓝光电股份实训基地 |
32 |
盾安中元自控实训基地 1 |
33 |
格力电器实训基地 |
34 |
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实训基地 |
35 |
安徽电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通信工程第一分公司实训基地 |
36 |
安徽揽才信息技术实训基地 |
37 |
南京夏普电子实训基地 |
38 |
芜湖爱瑞特环保科技实训基地 |
39 |
芜湖鹏途旅游咨询服务实训基地 |
40 |
芜湖仁杰人力资源股份实训基地 |
41 |
芜湖森蓝信息科技实训基地 |
42 |
芜湖市方特欢乐世界经济管理实训基地 |
43 |
芜湖市洵涌印刷实训基地 |
44 |
芜湖市卓海商贸实训基地 |
45 |
芜湖天浩电子实训基地 |
46 |
芜湖万联科技实训基地 |
47 |
安徽尚立电气实训基地 |
48 |
安徽天瑞电子科技实训基地 |
49 |
安徽云维信息科技实训基地 |
50 |
合肥嘉东科技实训基地 |
51 |
湖州市和孚鑫宏实训基地 |
52 |
昆山圆裕电子科技实训基地 |
53 |
青岛海信电器营销股份实训基地 |
54 |
埃泰克汽车电子(芜湖)实训基地 |
55 |
安徽大浦新农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训基地 |
56 |
安徽萨拉尔自动化科技实训基地 |
57 |
大陆汽车电子(芜湖)实训基地 |
58 |
德力西电气(芜湖)实训基地 |
59 |
杜邦华佳化工实训基地 |
60 |
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实训基地 |
61 |
安徽顺丰速运实训基地 |
62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实训基地 |
63 |
健鼎无锡电子实训基地 |
64 |
苏州市博雅人力资源职介服务实训基地 |
65 |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实训基地 |
66 |
芜湖德仓光电科技实训基地 |
专业师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和 《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的有关规定, 进行教师队伍建设,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 建立 "双师型" 专业教师团队, 其中"双师型" 教师应不低于 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目前专任教师 40 人,教授 9 人,副教授 14 人,高级技师 4 人,技师 21
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1 人,全国优秀教师 1 人,省级教学名师 1 人,
省级专业带头人 3 人,省级教坛新秀 1 人,芜湖市“首席技师”1 人。专任教师中,80%来自企业,“双师素质”教师为 100%,其中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省级教学团队 2 个,省级名师(大师)工作室 1 个。
长期聘请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他们承担了相应的理
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
其他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