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模式改革探析

发布者:智能物流产业学院     审核人:金根木     [发表时间]:2021-11-04     [浏览次数]: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教育载体。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着我国劳动力的基本素质。美术教育作为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课堂作为课程改革的要素点,对课堂活动中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型的改革,以期待更好地学习效果,辅助学生健康有益的成长。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课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课程的教学活动过于陈旧。无论是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不具有创新型。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从年龄段的分布上来看基本也处于青春期的叛逆期,在对新知识、新方法的适应中往往是会有一定的叛逆情绪。同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不深刻。这些要素共同决定着教学课程改革的难点。这同时也对师资队伍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涵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美术基础薄弱成因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深度上普遍上都是为基本的知识层面。没有深层次的理解。美术课作为辅助性的课程,学生普遍存在抵触的情绪。一大部分的学生美术功底极差,这对美术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掌握基本的文化课和基本操作能力已经在学生的基本认知中根深蒂固,在美术课的教学中缺少必要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要素。这为美术课程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时,大多数学生受到客观条件以及学业压力的限制,对美术课程的接受程度不高。高水平的美术教学与创作需要大量的软硬件条件来支撑。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有限,硬件条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教师的个人设备带到课堂活动中与学生分享。同时学生家庭条件相对更加紧迫,都是希望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早日面向社会谋生。不希望在其他业余课程上投入资金。这也为美术课程活动的改革带来了制约点。同时在学生的主观意愿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理想型的理念。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较差,个性较为封闭,对美学的理解只需要通过智能端的多媒体感受即可,不需要系统和老套的学习。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美术课教学现状

(一)目前的学习进程中,教师都是仅仅重视的

    有笔有纸,无论是什么样层次和级别的条件都可以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教学硬件素材。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基本都是短平快的绘画作业为主,忽视手工创作。在进行画法技艺的教学活动中,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创作,学生很难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大纲中要求的传统技艺和技法。美术课的课堂活动中陷入了一个狭隘单一的教学模式。

(二)仅仅重视技法技能训练,缺少教学活动指导

在美术课的技能教学活动中,没有较为系统的专业教学大纲作为统一的教学指导内容对学生的教学活动进行指导。美术课作为独立于传统文化课程的一种大众文化课,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开放性。结构性的条框约束本身会制约课程的发展,继而降低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开放程度很高,进而上升至理论认知层面上。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忽视了传统技能和技法的讲解和训练。但是这一部分内容,往往就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薄弱内容。盲目的将美术课程的结果局限在一张画上,对学生产生不了任何本质上的改变。

(三)美术作业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审美趋向大众化

教学作业也是美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幅美术作品的好与坏,没有定量的指标可以横向评定。美术课的专任教师往往是从考试准则上进行评定。涵盖构图、比例、色彩搭配、虚实冷暖等角度来评价作品。对作品内涵、理念、发展背景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这自然会造成对一幅美术作品的理解产生偏见。同时,美术课程作为大班授课,所有的教学内容一致、方法一致、理念一致、模式一致,导致学生作品的风格和效果也没任何本质上的差别。美术创作已经成为一项模具化的作品合集。作品品读起来同样平淡无味。

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美术教学改革的途径

参照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对美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内容、教学大纲、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能更加行之有效的促进美术教育的专业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促进职业技术高级人才的全方位发展。形成高素质人才。

(一)修订教学计划,健全美术技能课程

课堂教学内容的本位就是教学大纲。在原有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之上,参照着美术课程发展的教学规律。开展美术课堂的教学活动。此时美术课程的课堂作业需要在充足的时间基础之上按照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完成。小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在美术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能有效的将各种金点子集合起来。促进自身个性特点的同时,也能将共性作业表达的完整。在已有的教学计划基础之上,适当的增添一些教学课时。使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也使教学的知识点更加的突出。

(二)创造艺术环境,提升学习兴趣

美术作品作为艺术的表达形式,环境的熏陶是重要的促进点。好的美术环境将会促进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美的元素。陶冶了生活中的情操。享受着美术艺术带来的身心愉悦。进而在思想意识和身心同步发展中形成了健全、完整的人格。营造环境的途径可以通过班级剪纸、美术画报、黑板墙报等形式,营造高雅艺术,达到环境育人的基本模式。

(三)转变理念,发挥学生特长

教学的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去形成自身的艺术体系。教师此时扮演的将是一个导演的身份。积极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特点发挥出专长。课堂活动中积极引入各类互动性质的活动,来辅助学生的学习。

(四)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对美学的感悟和基本需求。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需要灵活的变通各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且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灵活的变通课堂氛围。 开放、热烈的氛围将会极大的激 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作品也可以积极开展各类绘画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上进心。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

实践能力。这样班级局部的公开活动也成为班级内部展示平台的好机会。打破了传统古板式的教学活动。在新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将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营造充满艺术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美术课程自身就是一种高于生活的艺术课程。 学生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往往是带着自己的隐形神秘感投入到其中。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有限,这时教师作为引导人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真正的理解到美术的魅力,继而有效的提升对美术的亲切感。美术虽然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但是他离学生并不遥远。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学元素。

(六)强调由浅及深的教学规律,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美术学习也是非常注重逻辑感和层次感的学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的深度问题,是否能被学生理解。并且在这个深度范畴之内是否能被学生完全认同,这个成为学生学习时候的源动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需要注意学生的基本功是否达标,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审美观念是否是正确的。这也是评判美术作品的重要依据。两点要素之间相辅相成才能为后期的美术创造和美术欣赏提供一个正确的依据。教师也要摸清楚学生的日常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的进步情况。根据这些变化动态的变换学习作业和学习内容,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

美术无论是在教学过程还是学习过程,都是一个美学领悟的过程,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学科。这需要学生具有充分的学习热情和美学功底进行探索性的学习。没有一蹴而就的过程,也没有填鸭灌输的模式。教师需要从多方面来充分的培养中职学生的美术学课程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课程的源头上进行改革,运用丰富多样、不同角度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来达到高水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权洁.中职学校完善美术课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探索[J].东方藏品,2018(5).

[2]董鹏志.浅谈中职幼师美术课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4).

[3]李婕.中职幼师美术课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9(29).

[4]甘小忠.瑶族服饰图案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30).